順昌:海鮮菇產業領軍全國,“菇農”華麗轉身
全國約60%以上的海鮮菇來自南平順昌縣。用小小的菌菇,順昌縣種出了年產值近10個億的綠色富民大產業,大量“菇農”從中享受改革開放紅利,走上致富之路,有的甚至華麗轉身,成為了知名企業家。
“我們一鍵就可以搞定,設定好時間,報警了,門就可以打開……”在福建神農菇業股份有限公司,黃明灼副總經理自豪地介紹起了投資上億元的海鮮菇廠房和滅菌設備。黃明灼和他的創業隊友們,已是坐擁公司年銷售額3個億的企業家,外人卻不知道,他們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第一批菇農,當時用的是最簡陋的方式種植菌菇。“最早連架子都是毛竹搭一下,最簡易的,花個幾百塊錢,幾個小小的鍋爐蒸汽拉出來,用篷布一蓋,這邊漏氣那邊漏氣。”黃明灼說。
和普通菇農不同的是,黃明灼等人原本是公務員。他們手持“鐵飯碗”,為何改去粗陋的環境中當菇農呢?“這全是改革開放的好政策給的勇氣。”黃明灼說,“那時候的政策就是可以停薪留職,鼓勵在職人員到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帶著農民干,自己可以參股。”
2002年,黃明灼與公司現任總經理池茂連等人,創辦公司試種海鮮菇,再一次得到改革紅利的激勵,在當地新屯工業園區最早設廠,享受到一系列優惠政策。2012年,公司擴容的關鍵時期,新的政策又一次助推企業發展。黃明灼說:“那時候想上IPO,資金不夠,政府協調,銀行介入,給你用項目貸款,你投入5千萬,他再給你配套5千萬。”
團隊不斷創新,加上政策扶持,讓池茂連、黃明灼等人,看到了菌菇產業發展的美好未來,他們辭去公職,全力發展企業。早期,菌菇銷售額一天不到1萬元,如今已高達每天約100萬元,產品銷量領軍國內市場。在神農菇業龍頭帶動下,不少人也跟著從業致富,當地菌菇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池茂連、黃明灼等人,也成了當地受人敬重的企業家。
福建省順昌縣饒氏佰鈺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饒建青,也是從菇農中走出來的企業家。饒建青一開始種海鮮菇并不順利,后來,他發現海鮮菇產品深加工領域仍是一片空白,找到了創業的新契機。“全國都沒有做海鮮菇系列產品加工,我就專業來做,從研發開始。當時,資金不夠,無法一步到位,如果沒有政府支持和幫扶,我們企業連落地都很困難。”饒建青說,他不僅落地設廠享受了政策便利,在產品生產審批環節和銷售環節,也都得到了給力的支持??h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安排處級領導掛點,為企業解決困難。
從找工廠代加工到自己設廠研發、申請專利,饒建青創辦了國內最早的海鮮菇深加工企業,海鮮菇干貨、休閑食品、延長海鮮菇原料保質期的冷凍品……在系列政策扶持下,饒建青的企業不斷推陳出新,規模日益擴大。幾年前,年銷售額才幾萬元,去年已高達2000多萬元,成幾何倍數增長。 近幾年,順昌縣還在加速推進海鮮菇產業發展,投資數億元建食用菌產業園、建海鮮菇交易中心,打造良好從業環境,引導像池茂連、黃明灼、饒建青這類創業者,在改革浪潮中勇于開拓、成就偉業,共同推動當地海鮮菇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