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產業——順昌海鮮菇
扶貧產業——順昌海鮮菇
“海鮮菇”是福建省順昌縣食用菌工廠化標準生產的一個扶貧產業,工廠化生產海鮮菇也是當地頗具特色的農業支柱產業之一。順昌縣“以工業理念發展產業、用先進科技提升產業、靠現代經營拓展產業”,全國60%以上海鮮菇均來自順昌縣,該縣素有“海鮮菇王國”之稱,日產鮮菇200噸以上,是全球食用菌海鮮菇白色品系最大的生產基地,現已成為年產值10億以上扶貧大產業。為全國菜籃子工程餐桌上輸送了一朵安全放心食用的食用菌,當地許多“菇農”、“農民”均走上了依托海鮮菇產業脫貧、致富之路。
企業發展
去年下半年開始,福建省順昌縣饒氏佰鈺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饒建青一直處于忙碌中:擴建廠房,擴招員工、安裝新生產線、洽談新的業務訂單……
在2012年以前,在順昌大力發展海鮮菇的種植浪潮中,他曾與人合作種植過海鮮菇,在種菇道路上,事業發展并不順利。但很快,他發現海鮮菇產品深加工領域仍是一片空白,于是找到了創業的新契機。從2012年開始,從找工廠代加工到自己設廠研發、申請專利,饒建青創辦了國內最早的海鮮菇深加工企業-福建省順昌縣饒氏佰鈺食品有限公司。開發出海鮮菇系列產品,海鮮菇干貨、海鮮菇速溶茶、海鮮菇休閑食品、延長海鮮菇原料保質期的冷凍品,填補了國內對海鮮菇深加工系列產品的空白。他勇于開拓、成就偉業,共同推動當地海鮮菇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在發展過程中企業獲得 “福建省專精特新特色化中小企業”、“福建省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福建省高新技術企業”、“南平市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南平市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 等相關榮譽。其中海鮮菇干制品智能標準化生產列入2019年省級技術創新重大項目庫。海鮮菇速溶粉生產,在2018年獲得福建省百萬職工五小創新大賽中企業與個人榮譽三等獎。
在扶貧號召中,饒建青說作為一個企業家更要積極響應扶貧行動,盡力幫助有困難的人走出困境。大病救助:2013年3月個人捐助饒東萍105元,2015年5月接到邵武饒宇航父親電話求助,個人捐助邵武饒宇航2000元,個人捐助邵武饒雨欣200元,2020年4月個人捐助邵武饒武偉火災1000元,2020年4月疫情期間公司慰問順昌縣醫院海鮮菇休閑食品200瓶價值5000元,2018年8月順昌縣慈善總會成立公司捐款5000元,2019年仁壽鎮水災公司捐款5000元。
助學:
扶貧解困企業創新
我們算是趕上好時機了,順昌饒氏佰鈺食品公司總經理饒建青介紹,在擴產前,公司年產值幾十萬元,去年已高達2000多萬元,成幾何倍數增長。公司初創以來,就得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與支持,安排處級領導掛點,為企業解決困難,不僅落地設廠享受了政策便利,在產品生產審批環節和銷售環節,也都得到了給力的支持。在系列政策扶持下,企業不斷推陳出新,規模日益擴大。正是有了縣直各部門的保姆式服務,該公司擴產項目今年即可投產,深加工海鮮菇食品2400噸,產值將突破3000萬元。同時公司借助科技扶貧,緊密與閩南師范大學、武夷學院、福建省農科院等合作,建立聯合工程實驗室、聯合工程實驗基地,成為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等。目前公司已具有1項發明專利和15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外觀專利。
深化精準扶貧、推進鄉村振興
福建省順昌縣饒氏佰鈺食品有限公司坐落在順昌縣雙溪街道新屯村工業園區內,公司利用地域用工優勢,間接帶動新屯村級周邊村民520人就業,積極響應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號召,在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間,安排了500多萬元采購海鮮菇作為為原料加工,很大的緩解保障了部分菇農因為疫情期間,菇難賣銷售難、爆倉去庫存,減少菇農損失。
科技扶貧助力產業發展
一個產業促進了一個區域經濟的發展,讓一方百姓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順昌種植海鮮菇菇農們借助科技的力量,技術得到升華,栽培技術達到國內外先進的水平,目前可以說從一個產業發展中做到了極致。產量從原來的一個菌筒長0.3斤菇發展到現在1斤左右,產量翻3翻多,在增產;菌筒污染率原來30%控制到現在的0.1%,成本在降低;濕度管理從原來的噴水控制栽培升級到現在的霧化控制栽培,種植技術得到創新;從袋栽發展到現在流水線瓶栽智能自動化栽培,種植技術得到創新;品質得到了改善,鹽巴菇沒有了,水菇少了,條形直、均勻完美,品質得到提升。